近期,多地結合市場需求、地域特色、居民喜好等,投放新一輪消費券,提升居民消費意愿、豐富居民消費體驗。
覆蓋多個領域
根據產業特色和居民消費需求,各地推出了不同類型的消費券,覆蓋多領域。上海市政府投入市級財政資金5億元,面向餐飲、住宿、電影、體育等領域發放服務消費券,四類消費券均采用“先到先得”方式領取,其中餐飲、住宿消費券每周發放,電影、體育消費券則每天發放。
四川、湖北等地聚焦家居家裝、汽車、數碼產品等重點行業領域,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相結合,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第三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近日啟幕。期間,四川將統籌4億元財政資金,發放家居家裝、四川特色產品等消費券。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陳友清介紹,將全面做好社會發動,聯動汽車協會、家電協會、家具商會等重點商協會,聚焦汽車、家電等重點領域,開展打折讓利、滿減優惠、消費券發放等促銷活動,做到優惠力度全年最大,讓利規模達10億元,讓消費者切實享受優惠。
湖北以“政九宮格策+活動”雙輪驅動,持續激發消費潛力、提振消費信心。針對3C數碼產品,湖北在第三方平臺投放消費券,可用于線下購買手機、數碼相機、智能手表等。湖北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當地省市聯動開展4000多場促消費活動,創新拓展消費場景、密集上新促銷活動,推動了全省消費市場持續升溫。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福生說,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
乘小班教學數效應顯著
各類消費券的投放使用,有效提升了消費市場活躍度,帶動商超、餐飲、數碼等行業銷售額顯著增長。
“餐飲消費券發放以來,消費者和商戶高度關注,積極參與。”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介紹,第一輪前兩批餐飲消費券發放期間,上海餐飲業線下消費達163.06億元,同比增長37.8%;國慶黃金周上海餐飲業線下消費81.92億元,同比大漲44.8%。“后臺監測顯示,前兩批餐飲消費券每核銷1元,會拉動5.1元的線下餐飲消費金額。”
中國移動湖北宜昌東山營業廳店長高紅梅說,消費券對3C數碼產品消費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第一批“惠購湖北”3C數碼產品消費券投放后,店內銷量提升40%左右。
在湖北宜昌,第一批3C數碼產品消費券已投放676萬元,累計核銷663.57萬元,帶動消費4503.06萬元;舞蹈場地第二批消費券已投放272萬元,截至10月28日,累計核銷226.7萬元,帶動消費2359.74萬元。
宜昌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3C數碼產品消費券不僅為消費者帶來實惠,更為數碼市場注入活力”。
“發放消費券有助于繁榮市場、擴大內需,實現消費者、商家等群體多方共贏,相關政策的推出還能為部分行業創造潛在的投資機會。”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王小琪說,通過政府支持和市場運作形成合力,推介區域品牌、傳播地區文化、拓展產品銷路,實現了生產、流通與消費的良性循環。
從使用反饋看,消費券有效帶動消費的同時,也存在發放渠道少、使用場景單一、數量不夠等問題。家住成都市錦江區三圣街道的左佼說,自己曾搶到過一張“零售餐飲消費券”,最終因為活動商戶離家遠而放棄使用。湖北宜昌市民閆姣認為,消費券核銷期限延長會更好。
優化投放機制
為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多地結合居民實際需求和消費偏好,疊合以舊換新政策,優化投放機制,持續放大消費券的乘數效應。
劉敏介紹,在11月份四批餐飲消費券發放前,上海市商務委將充分評估消費券領取情況及核銷實際,研究優化后續消費券發放方案,比如進一步優化四種消費券的發放比例、增加熱門券種投放、增設消費者呼聲較高的券種等時租。另外,還要發動重點商圈商街、商業綜合體,結合進博會等重點活動,組織策劃針對性的促消費活動,強化與其他種類消費券的聯動,放大政策效應。
四川進一步打響“蜀里安逸”消費品牌的同時,還突出以舊換新主題,在周末、節日等重要節點,加碼政策措施。四川省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12時,四川省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申請187.3萬件,拉動小樹屋相關消費近262.72億元。
2024湖北“千縣萬鎮 煥新消費”新能源汽車消費季近期啟動,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紅利加速釋放,促進汽車消費。今年四季度,湖北各地商務部門將聯合行業協會、汽車銷售企業、生產企業,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車行楚天”汽車促消費等系列活動,不斷促進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效應向縣城和鄉鎮拓展。
今年前9個月,湖北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報廢汽車回收量、二手車交易量分別同比增長4共享會議室6.9%、60.7%、11.2%。截至10月25日,全省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3.49萬份,帶動新車消費約43.66億元,已向消費者發放補貼3.844億元;汽車置換更新申請9.39萬份,帶動新車消費約180.26億元,已向消費者發放補貼4.714億元。湖北省商務廳廳長龍小紅介紹,力爭到今年底,全省汽車報廢更新、置換更新分別達到4.5萬輛、12.5萬輛,家電以舊換新170萬套。
本報記者 李治國 劉 暢 董慶森 柳 潔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