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鶴壁產業轉型向“新去九宮格私密空間”而行_中國網


核心閱讀

推動煤炭產業綠色低碳發展,不但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生態效益也逐漸顯現;堅持多業并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緊扣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謀劃重點項目……曾經靠煤而興的河南鶴壁,如今走上一條轉型升級的新路,正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煤炭產業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從建市之初的90%,降到目前的不到10%;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從2012年的23.5%,增至目前的53.3%。河南省鶴壁市這兩組數據,一降一增。

這背后,是當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索轉型新路的努力。鶴壁靠煤而興,一度陷入產業單一、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困局。近年來,當地不斷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持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走出一條向“新”而行的路子。

整改“低小散”,煤炭產九宮格業“綠”意十足

夏日的淇河清澈見底,宛如一條玉帶,很難讓人想到鶴壁曾是一座煤城。

通過高能耗、高排放換取工業增長,鶴壁的發展之路一度越走越窄。痛定思痛,近年來當地堅決推進“騰籠換鳥”,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十三五”以來,當地啟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項目,關閉“小、散、亂、污”露天礦山37家,整合成5家大型礦山企業。

同時,鶴壁推進低碳園區等綠色創建活動,建成花園式工廠40個。“2020年以來,我們投資1200多萬元用于礦井水處理,實現了礦井水的達標排放。”鶴壁市中泰礦業有限個人空間公司總經理劉坡說。如今鶴壁的煤炭產業走上了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礦山資源利用率大大提高,效益也同步提升。

再到位于鶴山區的河南煤炭儲配交易中心物流園看看,一臺如長龍般架于鐵軌之上的管狀皮帶輸送機引人注目。

“這臺管帶機長約30公里,可實現煤炭全程無塵搬運。”物流園生產調度長王洪林算了一時租場地筆賬:運輸成本僅為同等距離汽運的約1/6,每年有700萬噸煤炭由管帶機運抵發電廠,可減排二氧化碳27萬噸。

昔日“工業瘡疤”,也變為青山沃土。整改“低小散”的礦區后,鶴壁加快修時租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圖斑204個,治理小樹屋修復面積超5164公頃。

在淇濱區下龐村的火山地質遺跡公園,綠樹蔥蔥、游人如織。這里原是一座廢棄礦山,鶴壁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綜合整治一體化推進。原來的“黑山頭”,現在成了休閑好去處。

近年來,鶴壁完成造林11.5萬畝,同時建立總投資330億元的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庫,治理恢復礦山、低效林地等1.13萬公頃。綠色,已經成為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多業并舉,加大產業轉型力度

“低小散”煤炭礦區被整改后,空缺如何填補?鶴壁加大產業轉型力度,向多業并舉轉變、向高精尖轉化。

走進鶴壁龍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車間,只見一袋袋剛下生產線的聚甲醛產品在機械手臂的操控下,纏繞、打捆、裝車,發往全國各地。

“煤炭在煉焦過程中產生甲醇,經加工就成了聚甲醛,可替代鋼鐵、銅、鋅等金屬材料,用于見證汽車、電器、機械制造、精密儀器等領域,產值能翻好幾番。”公司技術管理部經理耿勝楚介紹。

不斷延鏈、補鏈、強鏈,鶴壁向下游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等產業延伸,重點打造聚甲醛、聚氨酯、可降解材料三大產業鏈條,加速形成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群。

充分利用白云巖資源發展鎂基新材料產業,就是鶴壁轉型發展的又一縮影。

在海驪鎂合金輕量化裝備產業園,全自動鎂合金、鋁合金壓鑄生產線旁,擺放著剛生產出來的汽車防撞梁。“這是鋁鎂合金,比傳統鋼材更輕、結構性更好,非常符合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的要求。”產業園負責人李丕說,公司已和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建立了供貨合作,訂單源源不斷。

鶴壁白云巖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15.54億噸,氧化鎂含量高、雜質少。去年12月九宮格,鶴壁與中鋁集團合作的中鋁鎂基新材料工業試驗項目簽約。隨著一大批鎂精深加工企業落地,鶴壁形成日趨完整的全鎂產業生態。

當前,鶴壁電子電器、現代化工及功能性新材料、鎂基新材料、九宮格生物技術等產業持續壯大,大數據、物聯網等產業蓬勃發展,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已經搶灘布局。

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走進鶴壁科創新城,在航天宏圖華中總部衛星運營中心,記者看到一張張農作物長勢、實時路況等實景圖。“這些實景圖會動態更新,為農業、工業等場景提供精準指導。”河南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思豫介紹。

搶抓新賽道,鶴壁緊扣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謀劃推進一批具有戰略支撐作用的重點項目,與航天宏圖的牽手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7月,通過鶴壁的精準招商,航天宏圖將華中總部衛星運營中心項目落戶于當地。

當前,鶴壁又以航天宏圖為龍頭,以全國空間地理信息與5G融合應用試驗區為載體,推進衛星研發、制造基地、航天科創基地建設,圍繞衛星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等開展鏈式招商。

“目前,埃洛克、北斗天下等17家上下游企業相繼落戶,天章衛星智造基地建成投產。”鶴壁市工信局局長李書新介紹,鶴壁正努力打造商業航天及衛星城市,去年已成功發射4顆雷達遙感衛星。

聚焦創新驅動,鶴壁還加速構建生物醫療、生物育種等產業鏈,形成500億元級生物技術產業集群。

去年9月,新拓洋生物化工產業園一期項目投產,園區內科研人員開展了“秸稈制糧”生產技術驗證,使3噸玉米秸稈理論上可以替代1噸玉米生產等量聚乳酸,為工業生產節約口糧。“為了提高技術水平,我們對接多方科技力量,建立起完整創新鏈,海內外合作客戶達700余家。”新拓洋公司總經理史立軍介紹。

“目前,我們還在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等方面布局,探索鎂基新材料在無人機產業的應用。”鶴壁市科技局局長張建華介紹,當地已建設1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總數達到180家。

“我們正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鶴壁市委書記趙宏宇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