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沃野“頭雁”翱翔_中國去九宮格會議網


6月,中原大地上麥浪翻金、機聲隆隆,在鶴壁市浚縣善堂鎮徐家村,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王吉慶帶領50余名種植大戶,來到“頭雁”學員徐伏增的示范田觀摩“糧經周年多熟高產高效模式”,共同探尋“一田多收”的科技密鑰。

“這塊田在5月中旬定植了辣椒,麥收后播種玉米,9月底辣椒和玉米就能收獲,小麥、玉米通過提高邊行效應不影響產量,又能多產干辣椒350公斤左右,周年畝產值預計超1萬元。”王吉慶說。由河南農業大學實施的“糧經周年多熟高產高效模式”示范項目,已在河南多地的“頭雁”學員基地進行試驗示范。

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多收一季經濟作物,提高了土地附加值,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徐伏增說:“這種高產高效模式正是農民所需要的個人空間。作為‘頭雁’學員,我就是要帶頭做好示范,讓更多農民跟著一起干。”

由“頭雁”學員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示范推廣,是創新“頭雁”培育工作、開展后期幫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河南農業大學承擔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以來,依托學校師資、科研成果等優勢,通過開展常態化幫扶,多種渠道為學員鏈接資源,保證“頭雁”培育高質高效。

3年來,河南農業大學已累計培育“頭雁”學員1000名,覆蓋農民專業合作社318個、家庭農場182個,促進了產業形態從農業生產環節向加工、流通、休閑服務等全鏈條延伸,探索出“導師團引領+四維賦能”的培育模式,為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提供了“河南經驗”。

精銳專家團隊,“三師合一”的培訓模式

“傳統培訓常止于課堂,而我們構建的是終身成長系統。”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曉永說,學校高度重視“頭雁”培育項目,2022年起專門成立培訓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將“頭雁”項目培訓列入學校黨政工作要點。

河南農業大學作為具有百年底蘊的農業高等學府,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優勢,創新性地將“頭雁”培育交由學校技術成果轉化核心部門——社會服務處牽頭組織實施。此舉統籌整合了學校16個學院、40多個國家級平臺資源,打通了教學科研與產業實踐的壁壘,形成了集中培訓、成果轉化、產品推廣、一體聯動的培育體系。

盛夏時節,科技小院負責人、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葉優良帶著便攜設備,指導學員檢測田間土壤;深夜時分,河南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還在蔬菜大棚里,為學員錄制解決病害方案的視頻;在“科創中國”服務團的牽線下,“頭雁”學員企業的紅棗深加工產品走進國際展會……

這些場景,正是河南農業大學獨創的“農四軍”導師團日常。這支由科技特派員、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科技小院負責人、“科創中國”服務團專家等四路精銳組成的300余人導師隊伍,常年參與“頭雁”學員的幫扶指導,已成為指導學員發展產業的智囊團。

河南農業大學創新性采用“三師合一”模式,組建了涵蓋小麥種植、玉米種植、肉制品加工等領域30多個導師團,導師既是授課導師、實踐導師,也是后期幫扶老師,在培育全環節施行“一體化聯動”,連貫持續對學員進行幫扶指導,實現從課堂到田間的無縫銜接。2024年,導師團隊開展現場幫扶2006人次,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85個。

匯聚各方資源,拓寬“頭雁”成長空間

在“頭雁”培育過程中,河南農業大學積極打造產學研協同小樹屋發展平臺,匯聚政產學研多方資源,創新構建“導師幫帶+場景實訓+生態共建”的立體化培育模式,持續拓寬學員成長空間。并通過“學校+導師+班委+驛站”四級聯動模式,開展技術幫扶與指導。

2024年,河南農業大學圍繞由45個示范基地、20余個“頭雁”驛站、1時租會議0多個“頭雁”導師工作站組建的“頭雁”幫扶網絡,以觀摩會、研討會、巡回課堂、糧王大賽、校友返校周等形式,常態化開展團隊協作指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了新老學員參與積極性,取得豐碩成果。

延津縣“頭雁”學員姚小培在河南農業大學的幫扶下,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148戶社員從事小麥繁育種植,進而由農業種植領域向農產品加工領域拓展,深加工黑小麥面包、掛面等,進一步提升小麥附加值。

舞鋼市“頭雁”學員安曉軍在園藝學院老師趙仁亮指導下,開發出了“靈瓏山白茶”獲得家教場地市場的青睞,并聯合申報省級科技項目,推動茶葉標準化生產。

2024年,通過組織“頭雁”學員參加世界農業科創大會、楊凌農高會,赴浙江杭州、山東聊城等地研學觀摩等,使學員們打開了思路、拓寬了視野,學習到現代智慧農業、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品牌效益、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先進理念與經驗,更加堅定了扎根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信心。

河南農業大學通過科技賦能與成果轉化,著力推動“頭雁”企業創新能力,將糧食作物單產提升、“校地協同 站院聯建”基層農技推廣試點、周口國家農高區建設等項目,優先與“頭雁”學員進行對接。在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落地的同時,也為學員企業或基地注入了科技動力,促使其走上規范化和標準化道路。

“多維鏈接”聚力,發揮“雁陣效應”

“短短一個多小時,白菜銷量突破萬單”“固始鵝塊,日銷量斬獲5000多單”……“頭雁”學員企業的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火熱、爆單不斷。

面對學員企業和基地最急迫的市場訴求,河南農業大學積極為“頭雁”學員對接各類市場資源,搭建起了電商、金融、市場三大通道。通過引入“蓮菜網”“有井有田”社區團購、“好想你”電商運營公司等多個平臺,開展“頭雁優品”計劃,助力學員企業農產品線上銷售。組織“頭雁”學員參加河南省消費幫扶、農產品展銷等各類產銷對接活動。

河南農業大學還與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打造“頭雁”學員金融支持平臺。通過引入中國郵政優質的金融、保險、電商資源支持,通過金融產品設計、農業保險推介、直播間觀摩、農產品在線銷售專場等活動,助力“頭雁”學員解決發展中的產銷難題和融資擔保問題。

2024年9月,在河南省2024年脫貧地區消費幫扶產銷對接專項行動啟動儀式上,30余名“頭雁”學員帶著各具特色的農產品亮相,吸引了眾多采購商和市民的目光。“頭雁”學員、睢縣兆豐家庭農場負責人陸兆修說:“河南農業大學不僅給我們‘頭雁’學員傳授了知識,而且還積極搭建銷售平臺,切切實實是‘扶上馬送一程’。”

今年4月,在廣東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博覽會上,“頭雁”學員企業紛紛簽訂產品大單:河南協盛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丹參系列產品與參會客商達成跨境供應鏈合作意向,公司棗茶產品獲粵港澳大灣區渠道商年度采購協議;濮陽市增運食品有限公司的速凍面點系列與多家連鎖餐飲企業達成意向,現場訂單超百萬元。

提升創業創新能力,也是“頭雁”培育成果的重要體現。2024年河南省“高素質農民創業創新大賽”共有84名選手入圍決賽,其中“頭雁”學員有14個項目入圍、十多名學員獲得各等級獎項。參賽的“頭雁”學員、鹿邑縣宋河鎮的新合訪談雪菊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裴得利說:“參加這次大賽,是一次向其他‘新農人’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合作社聚會繼續探索聯農帶農機制,輻射帶動更多農戶一起增收致富。”

3年來,河南農業大學“培育一個頭雁、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鄉親”的示范效應正逐步顯現。未來將持續聚焦師資多元化、案例教學深化、產業幫扶強化及資源鏈接優化,持續升級“頭雁”培育模式,讓更多“領頭雁”翱翔于中原沃野,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動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